1992年4月22日,西藏终于拥有了第一件授权的发明专利。至此,全国各省市均有专利授权。
西藏的首件授权发明专利为“一种藏药(坐台药物)的加工方法”(专利申请号:CN88107006.8),由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申请,属于含汞化合物医药配制品的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有用高良姜、食盐、碱花等物质与水银一起研磨,洗净后,再用处理过的八金粉、八元粉、三酸水等与水银在石锅内煎煮净化,与处理过的硫黄混合,碾磨,制得水银粉末。这种水银粉末可以被用来配制成药品,治疗各种中毒、阳萎、中风、麻疯病、癫痫病、高血压、神经系统等疾病。
自从中国和美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并对《专利法》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后,中国的制药工业就面临着巨大的转变——需要由仿制向创新转轨——但创新药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我国的研发能力薄弱,创新药在短期内难以满足国内需求。藏药以其历史悠远长久、疗效独特、生长环境特殊、资源丰富等特点,被誉为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值得全力发展,以振兴民族医药产业。但西藏地处中国的西部地区,交通闭塞、科学技术人才相对匮乏,藏药及其他科学技术发展缓慢。可喜的是,1992年4月22日,西藏终于拥有了第一件授权的发明专利,这标志着藏药终于走向科学技术创新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道路。
据原《中国专利报》报道:对于西藏的第一件发明授权专利,原中国专利局局长高卢麟亲自将专利证书颁给远道而来的藏医院代表。高卢麟表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相信西藏的科技有经济的助力,一定能与全国的发展同步,进而跟上世界前进的步伐。希望政府在可能的条件下,给予支持,进而建立西藏自己的专利队伍。”[2]
近年来,西藏的知识产权保护蒸蒸日上。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西藏也有了自己的代办处。2019年7月2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代办处(简称:专利代办处)正式成立。
专利代办处开设3个专利受理窗口,工作人员包括4名藏族工作人员和1名汉族工作人员,这些人全部是法学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他们能够用汉藏两种语言为前来提交专利申请的群众提供服务。“以前西藏没有专利代办处,也基本没专利代理公司,我们要申请专利就要到北京、成都找代理公司提交申请,来回沟通所付出的时间、金钱成本都很高。现在成立了专利代办处,不仅吸引了一批专利代理公司来提供服务,而且当地的企业还能自己提交专利申请。”在专利代办处提交第一件专利申请的西藏阳光庄园农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吉峰说道。[5]
[2]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见证辉煌——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 中国知识产权报新闻作品集[M].边力.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111-112.
声明 本文由合享智泉整理,如需使用请与我公司(,)联系获取授权,并标注明确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